金盛海洋IPO:股东仅3名自然人 业务靠天吃饭欲智能化升级

金盛海洋共进行了5次增资和18次股权转让,复杂的历史沿革且相关操作存在瑕疵,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

金盛海洋IPO:股东仅3名自然人 业务靠天吃饭欲智能化升级

《理财周刊-财事汇》张锦程

海洋里面有什么?除了各种海洋生物,海水中还隐藏着矿物质。

日前,海洋资源开发商金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盛海洋”)在证监会官网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就向公众揭示了如何向大海要效益,利用海水资源“掘金”。

招股书显示,金盛海洋深耕海洋化工领域,主要从事海盐、溴素生产及苦卤利用等海洋资源开发业务,现有产品包括盐产品、溴素以及苦卤化工产品等,已实现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贯通。

不过,金盛海洋也存在历史沿革复杂、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等问题。

复杂的历史沿革且操作存瑕疵

据官网介绍,金盛海洋成立于2004年2月,2022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造(以下简称“股改”)。从公司成立到完成股改,金盛海洋共进行了5次增资和18次股权转让,复杂的历史沿革且相关操作存在瑕疵,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

比如,2004年7月第一次股权转让时,受让方山东埕口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埕口盐化”)、无棣金利冷藏有限责任公司均未在股东会决议及《股权转让协议》上加盖公章。

又比如,2005年10月、2013年8月两次非货币资产增资过程中,存在出资不实、以设定担保的财产出资等法律瑕疵。对此,上交所要求金盛海洋说明相关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补救措施,是否对本次发行上市造成实质不利影响;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法律瑕疵事项。

此外,上交所还要求金盛海洋说明其历史股东埕口盐化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是否实质涉及国有或集体资产流失;历次股权变动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委托持股、利益输送或其他利益安排等情形。

股权变动显示,金盛海洋最早由埕口盐化和张义田等23名自然人共同发起成立。股改完成后,金盛海洋的股东变成了汇泰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泰实业”)和山东汇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泰投资”)。

截至10月31日,汇泰实业、汇泰投资在金盛海洋的持股比例分别为99%和1%。企查查股权信息显示,汇泰投资由汇泰实业100%控股,而汇泰实业也只有3名自然人股东,分别为张大鹏、张小飞和张骏。目前,张大鹏、张小飞和张骏分别持有金盛海洋51%、37.84%和11.16%的股份。同时,张大鹏、张小飞被认定为是金盛海洋的实际控制人。

对此,上交所要求金盛海洋说明现有股东是否为适格股东。金盛海洋回复称,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主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股东资格,现有股东均为适格股东,其所持公司股份不存在股权纠纷或潜在纠纷。

募资主要用途为智能化升级

除了历史沿革,金盛海洋的主营业务也被IPO问询重点关注。

据招股书披露,金盛海洋的主要业务为通过日晒法生产海盐,全年结晶,春秋两季收盐,年产原盐及精制盐152.72万吨。同时利用海水晒盐蒸发过程中形成的中级卤水、苦卤等“下水料”提取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等化工原料,最大可能地挖掘海水的剩余价值。

营收构成显示,2022年前9个月,盐类产品在金盛海洋主营收入中的占比超过50%,溴素的营收占比接近40%,苦卤化工产品的营收占比相对较低,只有10%左右。

金盛海洋在问询函回复中提到,由于一年中海水浓度受天气因素影响极大,为提高晒盐效率、尽可能将更多高浓度海水“用泵抽取到盐田制卤区”(该过程被称为“纳潮”),公司会根据当地天气情况,灵活制定“纳潮”计划。每年2月至6月、9月至11月为主要“纳潮”期;7月至8月因降雨量大,不安排“纳潮”;1月、12月则视卤水质量及天气情况确定是否“纳潮”。

可以看到,金盛海洋的晒盐业务基本上是“看天吃饭”。为了降低对天气的依赖,提高晒盐效率,金盛海洋本次IPO的主要募资用途,便是智慧盐田技术改造升级和钾镁生产装置智能化改造。

募资用途显示,金盛海洋本次IPO拟募资9.30亿元,其中4.27亿元用于智慧盐田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占总募资金额的46%;1.12亿元用于1万吨/年溴系列消毒产品研究开发项目,占总募资金额的12%;2.90亿元用于钾镁生产装置智能化改造项目,占总募资金额的31%。此外,还有5068万元和5000万元用于研发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金盛海洋表示,智慧盐田技术改造升级项目通过对现有盐田的排水、输电线路、自动控制等工程进行改造,增加苦卤的储存量和浓度,减少日晒盐的损失、提升产品品质;钾镁生产装置智能化改造项目实施后能够实现全自动化操作,高温岗位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和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工成本,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及废弃资源的无害化处置。

不过,金盛海洋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却有下滑趋势,2020年至2022年,盐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7%、49%和46%,溴素分别为76%、86%和88%,苦卤化工产品分别为85%、59%、65%。今年一季度,盐类产品、溴素、苦卤化工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36%和16%。

金盛海洋表示,公司晒盐具有季节性特征,2023年1月至3月未收日晒原盐,生产的盐类产品主要为精制工业盐,故一季度产能利用率较低。金盛海洋还表示,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介于鲁北化工、鲁银投资两家已上市同行之间,符合行业惯例。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金盛海洋的营收分别为4.01亿元、3.59亿元和4.7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031万元、4319万元和1.22亿元。2022年前9个月,金盛海洋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5.00亿元和2.02亿元。

从盈利能力看,金盛海洋2019年至2021年的净利率分别为17%、11%和26%,2022年前9个月更是高达40%,净利率波动较大。

若本次IPO成功,实现智能化升级的金盛海洋,能否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猎财经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caijing.com/xwzx/4850.html

(0)
李落扬李落扬
上一篇 2023年11月1日 17:14
下一篇 2023年11月2日 09: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