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交所披露了京东数科对于科创板上市首轮问询函的回复。京东数科针对公司股权结构、业务、治理与独立性、风险因素和合规性等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复说明。同时,京东数科还在回复中披露,共有三家子公司因申请备案试点资质曾从事P2P业务,三家主体均不再从事P2P业务,且存量业务均已结清。
三家曾从事P2P子公司存量均已结清
针对京东数科及其控股子公司是否存在从事P2P业务的情形,相关经营是否合法合规?京东数科表示,报告期内,京东数科共有三家子公司因申请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试点资质曾从事P2P业务,为北京和丰永讯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P2P和丰网贷】、厦门易汇利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有限公司【P2P易汇利网贷】、京东旭航(厦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有限公司(已更名为京东旭航(厦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P2P旭航网贷】。
目前,三家主体均不再从事P2P业务,且存量业务均已结清,在报告期内均维持合法合规经营,无因违反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而受处罚的记录,亦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关于消费金融业务,京东数科表示,与京东集团已明确约定,京东集团投资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仅限于在发行人及其下属子公司取得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前开展消费金融业务。
一、和丰网贷
和丰网贷是京东金融100%控股的,可以说是京东的“亲儿子”。该平台于2018年上线京东金融APP的财富板块。截至8月31日,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平台累计借贷金额37亿元,借贷笔数1.9万笔,出借人15.8万人,借款人1.9万人,可以说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平台。
二、京东旭航
与和丰网贷不一样,“京东旭航”曾经与“牌照”只一步之遥,但最终没能获批。资料显示,京东旭航也是在2018年4月上线的,不过是在和丰网贷之后。
但是从交易量数据来看,它比和丰网贷还要“袖珍”:截至2018年10月31日,平台累计借贷金额仅有1.95万元,累计借贷和出借笔数均只有13笔。
三、易汇利
易汇利原名“易利贷”,成立于2014年,2019年4月,京东金融收购了“易利贷”,并将其升级为”易汇利网贷”,持股占比增至80%,而且京东高管入驻经营。更有趣的是,京东收购“易利贷”的时候正是网贷巨头红岭创投宣布清盘之时,所以当时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京东布局P2P。
果不其然,随着网贷行业的持续爆雷,以及日益趋严的金融监管,京东布局“易利贷”依然没有令人满意的成绩:
截至2019年6月10日,易利贷平台累计借贷金额为6.15亿元,累计借贷笔数1701笔,累计出借笔数16897笔,借贷余额641.74万元,出借人数818人,借款人数1823人。
从P2P行业进入国内,到快速发展再到最后的覆灭(截至2020年8月末全国仅剩15家),我们几乎见证了一个行业发展的全过程。
其实说到底,京东布局P2P也是在意料之中:因为王思聪曾在2018年底接任了北京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一职,而互金协会正是P2P等网贷平台备案和监管的部门。
如今,京东不再涉足P2P业务,正加快申请消费金融牌照以及上市步伐,下一步或又将诞生一家合规且庞大的京东金融“帝国”集团。
民间借贷新规等政策影响
在关于政策影响方面。京东数科在补充披露中称,如果相关监管要求出现重大调整,可能会影响到合作金融机构与公司之间的合作,例如包括调整与公司业务合作的模式或缩小与公司之间的业务规模等,从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例如,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法释[2020]6 号,以下简称《民间借贷规定》),调整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以LPR的4倍为标准,取代原来的“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相较于过去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京东数科表示,虽然《民间借贷规定》明确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此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政策的变化可能对金融机构客户群体、利率区间也带来影响,并对金融机构信贷业务规模带来影响,进而对公司与其开展的相关业务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公司部分子公司从事自营金融业务,在业务定价及经营模式等方面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相关监管机构日趋关注金融与科技服务的融合,可能会继续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或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因此,在不断的业务创新过程中,公司需不断做出调整以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可能提高公司的合规成本。如公司不能及时调整以应对日益趋严的法律监管,将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猎财经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caijing.com/xwzx/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