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问询后终过会 瀚川智能研发投入亟待提高

瀚川智能曾因信披前后不一,被科创板上市委两次问询。而随着过会审核越来越严格,表述不严谨、信批不规范的情形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文章来源:投资者网

猎财经已获转载授权

作者:帅铭

两轮问询后终过会 瀚川智能研发投入亟待提高

作为最早一批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公司之一,等待近三个月后,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瀚川智能”)终于通过了科创板上市委的过会审核,拿到一张登陆科创板的门票。

据上交所官网显示,6月26日上午,在科创板上市委举行的2019年第10次审议会议上,瀚川智能成功过会。不过,此前曾陷入“用产品零部件冒充核心产品”风波的瀚川智能,上市后能否获得投资者追捧,还需要更长期的观察。

拥有大量知名客户

据官网信息,瀚川智能是一家“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从事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新能源电池等行业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 主要为客户的智慧工厂和智能电子产品提供非标、核心智能制造的装备技术支持。

在瀚川智能最早递交的招股书中,“用产品零部件冒充核心产品”的行为之所以饱受争议,与其一直以来给人以“技术实力强劲”的认知有关。公开资料显示,瀚川智能在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和新能源电池行业积累了大量全球知名客户。

在汽车电子行业,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博世、电装、麦格纳、大陆集团、爱信精机、李尔及法雷奥等七家公司都是瀚川智能的客户;在医疗健康行业,美敦力(医疗器械全球第一)、百特(医疗器械全球第十五)、3M(医疗器械全球第十八)都是瀚川智能的客户;在新能源电池行业,国内电池行业前十的欣旺达瀚川、亿纬锂能(300014.SH)也是公司的客户。所以自宣布登陆科创板起,瀚川智能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业内高度关注。

能获得这么多客户的青睐,瀚川智能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瀚川智能表示,其核心的“表面缺陷快速检测技术”是基于YOLO算法的吸收再创新;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超过98%。

信披前后不一被问询

不过,科创板上市委没有认可瀚川智能的说法。第一轮问询时,科创板上市委要求瀚川智能披露其核心技术产品收入的主要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瀚川智能回复称,具体计算方法为:在主营业务收入的基础上,剔除非自制、贸易类的销售收入后,再统计公司自制的智能制造整机装备及其零部件产品的销售收入。按此方式计算,瀚川智能2018年核心技术产品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98.71%。

不过,科创板上市委继续刨根问底。第二轮问询时,要求瀚川智能说明将零部件产品作为核心技术产品的原因及合理性。

瀚川智能则表示,“存在部分零部件虽经精密加工但未涉及公司专利或核心技术的情形,将销售的零部件不作为核心技术产品,修改后,公司2018年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为97.63%。

业内人士表示,从此前过会的情况来看,过会审核已经越来越严,以后此类表述不严谨、信批不规范的情形也将越来越少。

营收利润双增长

不过,除信批前后不一被人诟病外,瀚川智能还是具有很强的营收能力。招股书中披露,2016-2018年,瀚川智能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5亿元、2.44亿元和4.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70.36%。

而在营业总收入逐年增加的带动下,瀚川智能的营业毛利、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核心经营数据这几年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其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4.33%、313.90%、324.53%和441.29%的水平。

从瀚川智能主营业务收入的明细来看,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的贡献最大。财务数据显示,2016-2018年,汽车电子智能装备制造分别为瀚川智能带来了1.4亿元、2.2亿元和3.7亿元的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均超过了85%。

另外,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和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装备成为瀚川智能营业收入的有效补充,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和7%。《投资者网》就“未来是否提高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和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的业务比重”等问题致函瀚川智能,一直没有收到对方的回复。

研发费用率有待提高

招股书显示,瀚川智能的研发与技术人员共有366名,在员工总人数(705名)中的占比超过50%。不过,虽然研发人员不少,但其研发投入并不高。

财务数据显示,瀚川智能2016-2018年的研发费用为1143万元、1267万元和 1960万元,同期营业总收入为1.5亿元、2.44亿元和4.36亿元,研发费用投入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只有7.61%、5.19%和4.5%,与拟登陆科创板公司平均15%的研发/营收比相比,瀚川智能的研发投入比例还有待提高。

对于研发费用占比较低的原因,瀚川智能表示,“出于会计准则和客户议价等因素,公司将研发攻关的投入计入了项目成本,账面上的研发费率无法完全反映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

瀚川智能还表示,“管理层一直都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工作,组建了强有力的研发团队和设置了详细的研发制度,研发投入比例近两年逐步下降,是因为公司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瀚川智能认为,随着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和研发力度的加强,未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将逐渐上升,并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判断一家科创板公司是否具备较高成长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研发费用,因为只有持续较高的研发投入,才能保证企业拥有长期的“硬 核”护城河。从这个角度看,瀚川智能仍需努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猎财经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caijing.com/xwzx/1439.html

(0)
上一篇 2019年6月29日 12:55
下一篇 2019年7月2日 08: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